找到相关内容88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“”与“人之自觉”

    谈“”与“人之自觉”  昨闻陈君所谈:佛说儒说同一源头,皆从人的腔子裹出发,甚是。惟此言尚觉未尽,今更补充之曰“我,人也”!必有如是之自觉,始得谓之人,不然则禽兽耳。必从此立说始得谓之觉,不然则戏论耳。佛说儒说同一源头者,实在於此(儒说以  “人”为中心,可不待言,佛法以人身而说,佛教於人道中施设,又以具足“丈夫相”而成佛,则“人”亦佛说之中心对象也)信宇宙闾学说堪称为而无愧者,其标准亦在於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0166710.html
  • 祥云·卷草·如意──佛教纹饰图案的中国化历程

    佛也无所谓,而佛之普度众生与庇佑后人完全可兼容,于是为善布施乃是积阴德之事、惠后人之举了。  佛教传入中国,使得中国的教化从独尊儒术到三教一家。三教者,、释、道是也。本非家教,但其文化底层,与祭祀先人、祈求福祉的宗教息息相关。以仁为核心,其义为修身治国齐家,与佛家明心见性、修行觉悟、普度众生的宗旨是平行的。而孔子「多闻阙疑」的教诲,更使中国人虚怀若谷地吸纳外来文化。道家主张清静无为,虽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848447.html
  • 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个动力

    弃根本,不识性命所归,宁非冤痛!原夫宇宙人生,必有所依以为命者,此为依之物,舍寂之一字,谁堪其能?……不知寂灭寂静,是无本之,何有于,何有于佛学,何有于?吾为揭橥孔学、佛学之旨于经,而得二言焉...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个动力——试述欧阳竟无“悲愤而后有”的时代意义     “悲而后有,愤而后有,无可奈何而后有,救亡图存而后有,不如是而有……天下有如是,吾其愈益悲也。夫人心理咸其一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152300.html
  • 欧阳竟无与“人间佛教”之比较——从佛教与政治、佛教研究法两方面看

    ldquo;每不能知言外意”云云.杂着[M].山东人民出版社,1997.   [21] 杂着?论语十一篇读叙[M].   [22] “以佛法研究佛法”. ...真不至”的治经方式[19](P315-316);另一方面,他又刻意强调文字和意义间的距离,大有得意忘言的理致[20]。他在《杂着》“复冯超如书”中说&ldquo...

    龚隽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0141049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与佛教的现代发展

    思想虽也浩瀚广博,但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,一是强调人本,二是注重人世。自孔子、孟子而明清之际儒者,概莫能外。   从思想内容看,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注重人。的核心是“仁”...rdquo;,等等,但不论哪一种说法,都是指己与人、人与人的一种关系。可见,“人”一直是的立足点。对于孔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,也许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,但孔子注重&ldquo...

    赖永海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5266169.html
  • 数论之量论因中有果论与二十五谛通释

    解释,那么,这人就是真正的哲学家。  孔子这里从三个方面来给“天”下定义:无言、使四时行、使百物生。向来被称为“仁”,但最重要的术语应当是“天”、或者“命”和“天命”,而不是“仁”。  十四...石不无由显,唯以坚释白以白释坚而石始显然,是以一体系之研究要在通释。  体系之成立盖以系立体,故纲举而目张,契领而襟至。数论之,基于量论,量论既立,乃有因果之说,遂成二十五谛,而数论之体系始整然备矣...

    杨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5238838.html
  • 徐梵澄先生生平与思概述

    《小学菁华》(1976)、《古微》(1963)、《周子通书》(1978)、《肇论》(1987)、《唯识菁华》(1990)、《易大传——新儒家入门》(1995)。   4、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阐释...牢靠的知识——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,可以是人类的最伟大的保护者。我这么说的意思是:我们要赢回我们昼夜流逝的朋友——时间。   之后,梵澄又用英文写出了《古微》、《周子通书》、《肇论》、《唯识菁华...

    孙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5979877.html
  • 焦竑三教会通思想的理论依据

    之巨擘也,然其去孔孟则远矣。孔孟之,尽性至命之也。独其言约旨微,未尽阐晰,世之学者又束缚于注疏,玩狎于口耳,不能骤通其意。释氏诸经所发明,皆其理也。苟能发明此理,为吾性命之指南,则释氏诸经,即...发明此理,发明尽性至命之,不论是佛老还是杨墨,在焦竑来说都是可以接受而且是应该接受的,故言:“此梵之妙,之妙也。总之,非梵之妙、之妙,而吾心性之妙也。”[41]不必“以生灭之见缠,测净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40985336.html
  • 济南名士李炳南的念佛生涯

    弘法人才;创办了《明伦》月刊社、明伦广播社、青莲出版社、台中莲社受托印经会、台中佛经注疏语译会等弘法文化机构,并另设联善施医会、奖金会等。   雪庐在台弘扬佛法近40年,开创了佛教社会事业,经手...1890年),卒于1986年。   父寿村公,世居济南城内券门巷,好善乐施,教有义方。雪庐自幼颖悟好学,研读经史子集,喜好黄老之,又习剑术,谙熟法学,尤其嗜好吟诗写赋。他还研究中医理论,为人治病疗伤,...

    谢路军 经济导报特约撰稿人

    |净土宗|李炳南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014573064.html
  • 因明在近代的复苏与弘扬

    西学的撞击和的衰落所造成的思想饥荒中应运而起。清末民初,佛教各宗普遍复兴,晚清思想界涌现了一批佛的文化精英。梁启超在《清代学术概论》中说道,“晚清思想界有一伏流,曰佛学”。龚自珍、魏源均“晚受菩萨...一、因明随唯识重光  如果说因明在唐代是与唯识的兴衰沉浮休戚相关的话,那么在近代,因明也是随着唯识的复苏而复苏,随着唯识的弘扬而得以弘扬。  从明末到清代中期的二百多年间,汉传因明成为绝学。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2338108.html